果蔬“冷处理” 增收“热效应”

       日期:2022-08-27     浏览:311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    核心提示: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尚武李成辉  永顺的猕猴桃、澧县的阳光玫瑰葡萄、汝城的小黄姜、泸溪的玻璃椒眼下,正是三湘名特优果蔬上市的旺季。  在广袤的田间地头,一个个冷库如同大冰箱。刚采摘的蔬菜瓜果经过分拣、
     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 张尚武 李成辉

      永顺的猕猴桃、澧县的阳光玫瑰葡萄、汝城的小黄姜、泸溪的玻璃椒……眼下,正是三湘名特优果蔬上市的旺季。

      在广袤的田间地头,一个个冷库如同大冰箱。刚采摘的蔬菜瓜果经过分拣、包装,进冷库预冷后,走冷链物流销往全国。

      “新时代,变化快。”汨罗市益健蓝莓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德良感叹,去年还寻思去长沙租冷库,今年却有冷库出租。

      在政府项目资金扶持下,合作社建起1400立方米的预冷库,10万公斤蓝莓鲜果上市期延长1个月,全部销往长沙、广州、深圳,增收逾100万元。

      近两年,湖南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,全省新增冷库库容50万吨。依托田间地头的冷库,各地完善冷链运输,茶陵、永顺等地的高山蔬菜走俏粤港澳,汉寿围堤湖的瓜果发往北京,炎陵黄桃销到了上海。

      “湘字号”农产品源源不断“南下、北上、东进”,一扇扇市场的“窗口”敞开,新一代农民鼓起腰包,在希望的田野上奔向共同富裕。

      错峰销售 优质优价

      时令处暑,天气还热。茶陵县界首镇贺铺村农民贺秀华又开始下菌种,老两口新承包28亩地,种植袖珍菇、姬菇,上半年毛收入30多万元。

      “现在下种,11月可采菇。”贺秀华说,一年搞两季,秋季是大头。

      发展食用菌,冷库是标配。老贺告诉记者,过去没有冷库,只能小打小闹,不敢扩大规模。鲜菇价格时涨时跌,有时行情太差,没人收购,只好用来喂鱼。近两年,在项目支持下,他新建两个冷库,库容达到170立方米。冷库刚建好,他便立即流转了28亩地,扩大蘑菇种植规模。

      “今年春季出菇,最多一天产量接近4吨。”贺秀华说。5月10日前后,出菇达到高峰,市场价每公斤不到2元,他就把鲜菇放进冷库。几天后行情转好,每公斤达到5元,抓紧出货。贺秀华掰指一算,依托冷库错峰销售,仅春季蘑菇就增收4万多元。

      近两年,贺铺村新建冷库55个,库容4000多立方米,全村蘑菇基地从100多亩扩大到580亩。

      而在澧县,当地果农依托田间冷库,同样采取错峰销售,阳光玫瑰洒下增收致富的“阳光”。

      人见人爱的阳光玫瑰葡萄,种植面积快速扩张,价格开始走低。去年,阳光玫瑰葡萄批发价每500克跌至8.5元。澧县农源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熊斌动员大家,采摘阳光玫瑰存放冷库,两个月后赶在元旦节销售,每500克批发价上涨至12元。

      “10万公斤阳光玫瑰,错峰销售赚了70万元。”熊斌高兴地说,冷库投入一年回本,富民工程温暖人心。

      辐射更广 品牌更响

      汉寿县围堤湖乡,沅水环绕、土质肥沃。一方好水土,使这里成为了全省最大的“菜篮子”基地。

      每天,100余吨新鲜蔬菜从围堤湖出发,带着“身份证”,坐上冷链物流车,运往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。

      作为“湘菜进京”基地县,汉寿县围绕蔬菜基地布局冷库。围堤湖蔬菜基地周边,遍布40多个冷库。近两年,县里支持合作社联手建大冷库,集约节约用地。

      打造冷链项目,县里特批35亩荒地,组织汉美、永鑫、诚盟等6家蔬菜合作社,投入2000多万元,项目补贴到位400万元,建起2万立方米的冷库,完善冷链链条。围堤湖蔬菜从田间到市场,全程冷链不掉链。

      “有了大冷库,汉寿蔬菜走天下。”圣同农业公司董事长孙正初打开冷库,堆满了各种蔬菜。他介绍,刚采摘的小白菜、辣椒、茄子、苦瓜,进入冷库,水分和热量会散去一部分,这个过程叫“打冷”。

      蔬菜打冷后,由冷藏车保鲜运输,围堤湖蔬菜八成以上走冷链销往北京、广州、长沙。

      车来车往,货如轮转。在汝城县马桥镇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,广东、上海、浙江的客商争相前来,只为一种调味料——小黄姜。

      “小黄姜,能量大。”汝城县生姜协会会长朱万兵说,小黄姜最早走俏广州,因为辣味浓,与海鲜搭配风味绝佳,近两年迅速蹿红上海、浙江等沿海市场。

      汝城县今年种植小黄姜6万多亩,产量逾10万吨。过去,小黄姜都是“窖储”,营销商贩上门收购,逐户讲价逐户成交,费时费力费成本。

      2020年,县里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,支持生姜协会成立营销公司,在小黄姜核心产区马桥镇统一租赁地皮,动员7家合作社集中建起1万立方米的冷库,可储存生姜6000吨。

      集中建库,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“洼地效应”。外地姜贩到此收姜,镇上农户送姜到此,营销公司搞好服务,销售旺季每天冷链外销小黄姜20万公斤以上,姜农每亩增收2000多元。

      产销对接 调优结构

      “近两年,永顺猕猴桃赚钱了。”永顺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贤群介绍,冷库助力,“米良1号”猕猴桃每公斤产地批发价3元,亩产值可达6000元。

      围绕猕猴桃、柑橘等主导产业,县里实施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,给予用地、资金保障,两年新增冷链库容2万多吨。

      在高坪乡金鑫猕猴桃专业合作社,刚采下的猕猴桃正放入冷库。理事长彭四海告诉记者,“米良1号”猕猴桃适合高山种植、耐储存、口感好。猕猴桃进冷库,存放到春节再卖,肯定更赚钱。

      沿高坪、松柏、芙蓉镇一线,县里规划打造优质猕猴桃产业带。眼见种植猕猴桃赚钱,农民自发上山整地,“米良1号”种苗供不应求。

      田间地头建冷库,延长农产品市场周期,调节了果蔬产品市场供求关系,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。汉寿蔬菜面积两年增长逾3万亩,汝城小黄姜以每年5000亩的速度递增,澧县的阳光玫瑰持续扩张至5万亩,连片成带上规模,崛起县域主导产业。

      两年来,省农业农村厅不断优化冷链基础设施布局,引导各地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建冷库。“一县一特”农产品中,果蔬类多半通过冷链运输实现增值。

      冷链延伸田间地头,加速产业发展壮大。湘阴藠头、祁东黄花菜、龙山百合、炎陵黄桃、沅江芦笋、永兴冰糖橙等,加快转型升级。

      抢搭冷链快车,合作社引领广大农民,走“电商+冷链+基地+农户”的路子,参与产业链,分享利益链,挑起共同富裕的“金扁担”。

     
    打赏
     
    更多>同类资讯
    0相关评论

    推荐图文
    推荐资讯
    点击排行

 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336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