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志华介绍高值猕猴桃科技示范园项目。赵亮 摄
徐志华是河南省科技厅驻郸城县城郊乡王楼村第一书记。6月23日,在猕猴桃高架下,徐志华熟练地介绍起高值猕猴桃科技示范园项目。
项目依托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技术优势,引进帮扶资金57万元,汇集选育出的“中猕2号”、食性软枣猕猴桃‘绿贝’、抗盐碱砧木‘中猕抗砧1号’三个品种,采用“高架牵引整形模式,行间生草免耕模式,种植养殖循环模式”三种模式,丰产期可实现亩产量5000斤以上,亩产值3万元以上。
果实挂满“猕猴桃”架,预示着9月的丰收。赵亮 摄
“园区应用‘智能肥水一体化远程遥控技术’‘自动化采集果园基础数据信息技术’等智能设备,在果园管理上更加快捷。浇水、施肥均实现自动化,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。”徐志华说,“不仅如此,我们要求科技特派员每月至少一次与群众一起深入田间地头,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,助力果农增产增收。”
目前,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猕猴桃种植200亩,引领、示范、带动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,形成了高效农业“基地+居民”的新模式,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猕猴桃挂满枝头。张香丽 摄
在高值猕猴桃科技示范园东面,排列着一座座冬暖式日光温室。据介绍,该项目采取“政府+公司+行政村+农户”模式运作,由郸城县政府主导建设,河南三禾益民集团公司负责“统一生产资料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品牌、统一包装、统一销售”,建成后温室大棚产权归162个非贫困村所有,村均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.88万元。农户可通过租棚种植、参与生产务工获得经营性收入或务工性收入。
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。资料图
“115米*22米的标准棚,每年可种植三岔反季节蔬菜,年产蔬菜80000斤以上,年均产值16万元左右,农户租用大棚的租金是每年3万元,种子等其他投入每年2到3万元。如果农户一家管理两个大棚,每年可增收近20万元。”徐志华自豪地说。
据悉,郸城县在全县范围内发展反季节蔬菜产业,这样的冬暖日光温室大棚郸城县共有162座,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突出,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,有力助推郸城乡村振兴。(张香丽)